在八个字的北京精神中,“包容”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。它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延伸,也是我们立身处世的一个重要的参照。包容不同意见,包容反对之声,包容仇恨之人,包容曾经犯过的错误……包容,充满了穿透力和温情。对于那些被邪教伤害者,包容是抚慰他们受伤心灵的一剂良方。
自上个世纪90年代“法轮功”等邪教泛起至今,我们周围受邪教侵扰者不在少数,“法轮功”邪教肆虐时有习练者上百万。“门徒会”、“全能神”、“门徒会”“华藏宗门”等邪教虽然鬼鬼祟祟地下传播,受害者难以准确估量,但数量也不在少数。幸运的是,在政府和民众的鼓励和帮助下,这些受害者绝大多数都已摆脱邪教控制,但当他们重回社会时,我们应该用怎样的一种心态来接纳和对待他们呢?
当人们看到有人误入邪教并深陷其中时,大多会“哀其不幸、怒其不争”,同时更多的是同情,并愿意伸出援手,救人于水火往往能产生一种英雄感和道德上的优越感。但当邪教受害者重新回到我们周围时,人们却又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情,对邪教的受害者带有或多或少的担心、恐惧乃至歧视。担心邪教的受害者是否会重新回到那种癫狂的精神状态中,恐惧邪教的神神叨叨是否会打扰自己平静的生活,甚至歧视他们为什么会误入生活中的歧路。这些反应本也是人之常情,但对于那些刚刚在心灵上受到伤害的邪教受害者,这种矛盾的反应却显得有些冰冷和苛刻。
邪教的消除有赖于整个社会环境的构建,不仅要构建一个防范和警示邪教的环境,同时也要营造一个包容和接纳曾经深陷邪教迷潭的受害者的环境。当社会用一种宽容和接纳的态度拥抱这些受害者“回家”时,他很容易就会找到生活的希望,进而彻底与邪教决裂。但如果他们刚刚走出邪教的控制,却发现面对的是一个冰冷、冷漠乃至嫌弃的社会时,在无助中,精神上恐怕会面对新的荒漠,如果他们没有好的选择,恐怕更愿意走回邪教虚假的温情中。这时候,我们每一个人,是要“拉一把”,还是“推一把”,看似无关紧要,却可能决定他们的未来。
西方建构主义理论中有一个理论叫做“自我实现的预言”,简单来说,就是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,自己就倾向于向那个方向发展。如果一个邪教的受害者在周围人们的帮助下,相信自己能够走出邪教的阴影并成为一个完全正常的社会人,那么他就很容易成为那个阳光开朗的人。反之,一旦他们将自己认定为一个被歧视的“异类”的形象,未来也会随之暗淡无光。我们应该做的,是用用包容来“预言”邪教受害者们的未来,用温暖重塑他们对未来的信心。
谁都不是圣人,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不会犯错。《圣经》中流传这样一个故事:一群人将一个女子带到耶稣面前,说这个女子不贞,应该用石头砸死。耶稣说,你们中间如果有谁从来没有罪,谁就可以拿石头砸死她,人们哑口无言纷纷散去。这个故事中得一个重要的寓意就是告诉我们,没有人不犯错误,也没有人有权利用绝对的道德标准去指责别人,特别是对那些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愿意为之改正的人,人们最需要做的是用包容和理解去鼓励、去接纳。更何况,这些邪教受害者可能就是我们身边的朋友和亲人。
我们的社会有着各种各样的“病”:战争、贫穷、疾病、邪教、毒品、暴力、恐怖......治愈这些病痛有各种各样的方法,而包容无疑是其中一个最具温情的良方。这种包容大到可以促动国家间求同存异,小到可以实现邻里间的宽容体谅。正因为此,面对身边的邪教受害者,请大家给以更多的包容和理解,因为包容可以让我们的生活中有爱,它足以抵御邪教的假意与虚情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